close

    

歲月中的事

 

  聽說英國倫敦的計程車司機是個高尚的職業,聽說日本東京的計程車司機行業很有倫理格調;而,臺灣台北市縣的計程車司機過著要死不活的日子。

早期的計程車行業在台灣,是規劃給三輪車伕轉業度生活用的,是輔導給計程車行壟斷小型出租汽車就業市場的;後來的計程車行業,開始有靠行業務的承辦→除了供給職業駕駛的車輛租賃營運外,兼攬仲介汽車買賣→賣車不賣牌,造成車行業主剝削駕駛勞工的社會現象;解嚴以來,因應民智漸開,社情正義視野擴展,計程車行舊制不攻自破,普遍有「個人車行」營運。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政策面,工會、車行業者又集結出合作社的化身,依然操縱著絕大比例的營業計程車市場及職業駕駛勞工的就業關節。

    計程車司機在台灣,至少在台北縣市是如此:寄生在車行,繳交行費、車租、油單、所得稅扣繳,每日所得僅足溫飽,儲蓄都不可能,惶論前途。稍幸運的自主個人自營車行,勤勤懇懇一日超過十二小時的營運→張張惶惶於餐食、屎尿、路邊小憩、避紛爭,每月欲收支平衡,只能省吃儉用,還得防範意外用度的發生,如此計計較較、還要配合社會街頭形象的顧濾思謀適度汰舊換新而十年不可得償宿願。生活有如流浪犬。

    生活意義是人見人智的。就像計程車司機是各種人生行業中一行,有「沒有意思」的一面,也有「很有意思」的一面。沒有意思的一面是:生活不是太苦、就是太無聊了;有意思的一面是:生活無時無刻不是一層層的感動,那怕這種感動─「無」能結構出「有」來呢!?在現實生活中,我還是兩個幼兒的父親。所以,每天在營業額的升降之外,也得分心去判斷嬰兒的哭鬧是餓了?還是該換尿布或是太熱了不舒服?也得去揣測幼兒的情緒是想玩或想抱抱?還有化解孩子的媽在日日一成不變的生活中產生的心結,也是的義務,還有關心如何照顧年老的長者,總也是不能免的責任,還有‧‧‧‧‧。

    這樣的生活律動像是湖中水面的波紋,小圈圈之外有中圈圈,中圈圈之外有大圈圈,大圈圈之外還有更大的圈圈。從生活的湖水蕩起了第一個漣漪起,這個漣漪顯出了生命價值的水花、水紋,個人生活理想在其中、生存意義在裡頭,當餘波漾出了第二環的漣漪,則涵括了家庭、社會,還有第三環、第四環‧‧‧的漣漪會繼續漾開來,涵括不同層次的要求和付出。我的感想就是這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愛兜風的藝仁 的頭像
    愛兜風的藝仁

    傑西2010的實驗部落格

    愛兜風的藝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